好久沒發文了,最近各位過得好嗎?  先前雖然在外商工作,歷經了2年多的時間,終於毅然決然的離職了。

每個人離職都會有很多原因,譬如為了拿更好的薪資跳槽,或是覺得壓力很大想暫時離開工作環境。唉~,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理由與原因。

可能會有人說我不惜福,年輕人沒耐心 ,不好好培養專業之類的,而我呢,單純只是因為"沒未來" ,最終才決定離開原本的工作崗位,邁向新天地。

身為文組,或又說商科出身,頂著比別人好一些的英文能力,懂一些財金知識,紙上談兵的會計專業。優點是這樣,但缺點是不太喜歡出風頭,在班上沉默寡言,

常常因為省錢,沒去夜衝或唱KTV,也沒機車出去玩。假日就去打打零工,或是回家陪陪家人。社團也玩得不三不四,參加過幾個運動社團,但大學也沒交到幾個好朋友,

學業成績也沒好到哪裡去。這些"不符合社會化"的缺點,在大四思考未來時,對我選則職業來說,是一個大大的劣勢。

商學,顧名思義,跟商業有關的學科專業,但職場上的專業技能,是不太能靠商學院就涵蓋過去的。

真正在商學院的專業,就只有會計系、財金系、統計系跟資管系可言了(淡江大學統計跟資管都屬商學院)。更殘酷的是,在校時,成績不好,或是沒有特異表現,

在茫茫的求職人潮當中,你只是個私立、沒什麼專業,頂多有個語言能力可以說嘴(但也不是人人都好)。語文不敢講,讀寫沒到華爾街商業等級,大企業就看不上眼。

但若是會計系,現在缺新鮮肝,願意到台北並且願意賣出自己的時間,可以培養會計專業,兩年後在業界也是炙手可熱的人才。

財金系,在學時會被要求考取許多證照,如一些模組化證照如證券商業務員(普業)、高業、信託、外匯等等,若在學認真,畢業後要考取國銀銀行,又或是到券商上班,

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混過去的,證照沒考到的話,也會跟其他商學系一樣慘。

統計系資管系,大學時就在培養邏輯能力,統計專業也跟上大數據趨勢,再學個R語言,厲害一點的直接學Python,網路爬蟲蒐集資料。又或者資管系,有的程式語言的基礎,現在大多好像學C#,方便上口的開發環境,對於現在疫情下的數位化趨勢,並有著經濟的加持,企業都在大舉招募。

看我寫這麼多,有沒有感覺,我到底重點是什麼呢? 當初我根本找不到方向,從業務、採購、市場行銷、國貿業務、海運業務、財務會計、倉管等等的職務,我全都去面試了。每次面試都是一次痛苦,都會被問,那你的專業能力是什麼? 會不會說話? 簡報能力行不行? 人脈關係如何? 最後煉成我的鋼鐵之心,都會以我會努力學習,草草帶過。

若不是我運氣好,天時地利人和,又剛好有那麼一點語言優勢,才進入外商服務。但進去看到的生態,還有其美商日骨台幹的文化體系,年年削減費用,各處上演篩選淘汰。但資深員工都有著神功護體,也不怕手起刀落,反而是我們這些職場菜雞,是最好的下手對象。自己也不是特別聰明的人,就是願意花時間,但高工時,又充滿著重複性的例行工作,工作量從一人、變兩人三人,最後還要帶人。而新進人員如海浪般,前仆後繼,最後又流回海洋,留也留不住。 就在這時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有什麼本錢,去跟他人競爭? 想了想,平常好像在做雜事,隨便一個新人就可取代。對公司管理,應該也暫時不用想,根本排不到我。頂多Excel能力有練起來,但PPT還是一樣爛,也沒啥業務能力。也不會喝酒應酬,跟長官打好關係。

長官們也是,領著高薪,缺乏基層主管的環境下,甚至是我們平常的業務在做什麼都不知道,語言要找公司翻譯,或是我們這些菜鳥。公司花錢讓主管上課,但很多人忙著回家休息,又或者是四處交際。溝通都有問題的情況下,想也知道國外總部總是不知道我們的真實狀況,台幹們也自己經營帝國,充滿著皇親國戚。

這時候,我想很多人都會看一些網路文章,找找看現在哪個產業入門快,起薪又高,成長又快。因為學歷不好,又或者缺學歷,也沒有專業知識與經驗。

大概很多網友第一時間都會說,考公職,高普考,又或者,分享著自己參加資策會課程,轉職程式工程師,並脫離以前的萬丈深淵的經歷。

而這兩年,因為疫情影響,政府機關有很多紓困計畫,而我在這之中看到了勞動部的"產學新尖兵計畫",開啟我的程式人生,最後也成功轉職了。

因為篇幅有限,容我於下一篇介紹有關資展國際(前資策會)的一些課程內容與經驗~~

arrow
arrow

    社會的齒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