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各位好~ 今天過得還好嗎?

自從年初疫情開始肆虐,各國出口開始萎縮,導致許多公司外銷營業額下降,也因為封城與居家隔離等措施,海外工廠生產力下滑, 工作崗位一直在減少。

幸虧大家生在台灣,目前並無重大的疫情,但許多公司還是因為疫情影響,開始精簡人事,或是下修公司福利政策,新鮮人難找工作外,在職的人也在另尋出路。

 

回到正題,當大家找工作時,大部分人的首選大概是104,其他像是1111,yes123等等為輔,畢竟104還是台灣最大宗的求職網站,不只求職者,大多的公司也會在上面尋找人才。

看到這裡,就要跟大家談談,當初我是怎麼找工作的? 還有如何讓公司找你去面試? 一些心得及感想,但畢竟每個人狀態不同,不能概括而論,但可以給方向比較不確定,或是因屢屢找工作失去信心的

文商大學畢業新鮮人,做一個參考~

 

在這裡先談一下當時(2019)找工作時我的經歷及方向。當時的我,在大四放完最後的寒假後,就開始積極地尋找工作機會,從各大校園的工作博覽會、線上求職網站、國營企業招考等等。

而關於我,就讀私立大學商科,類似企管的系所,沒什麼特定專業,成績中段,在大學前三年都在當宅男,大四感覺到危機感開始準備一些證照,選課也選比較有專業性的學分(如金融、會計等),

語言能力尚可,有幸家裡可以湊夠錢讓我去國外看看,有一年的交換資歷,多益高三時有考,大約800分。

講到這裡,應該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普通的資歷,除了有交換經驗比較搶眼外,其他的項目在商科當中,滿街跑。但也是這段資歷讓我在求職時,佔了非常大的好處,可以與其他國立大學的競爭者,

爭取面試的機會。

但也別有個先入為主的想法,交換留學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負擔的,那沒交換資歷,但能力又普通的人該怎麼辦?  其實,人都需要一些包裝,像是證照、檢定、舉辦活動、參與競賽或是實習等等,

都是能讓面試官眼睛一亮的項目。不過,會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已經快畢業了,或是待業中,所以考取證照或是語言檢定就是一個最快也最簡單的包裝方式。

 

看到這裡,會不會有個疑問? 就是你到底要寫104怎麼找工作沒? 別急,請大家先把自己的武器清點好,並整理好自己的履歷後,在開始認真的找工作。而且,履歷並不是只有一個版本而已,

大多數的商科畢業生(非會計、金融),除了少數已經決定好方向的人以外,大多數人應該畢業都不知道要幹什麼吧? 寫履歷也是一種找方向,從寫履歷當中可以判斷自己適合的行業,或是有興趣的產業等。

畢竟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認清自己要做哪一行? 才真正的能夠開始找工作!

 

以我為例: 從我大學成績單中看看哪些科目相對高分,像是我會計學比較高分,選修有修過成管會,且大四有修中會(雖然沒過)。另外,也修過行銷課,有做過一些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使用過SPSS的工具。

再來,本科系主修有包含國貿,對國貿有一些基礎知識。對日本文化很有興趣,常常看動漫跟玩遊戲,有選修日語會話,日文程度大概50音背完,勉強可考N5的動漫宅日文狀態。

 

那首先,我就會選擇以下產業

image

 

搜尋結果出來應該有上萬份工作,根本不可能一一看完,但姑且先選全職,畢竟大家應該會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吧?

image

 

 

但8萬多個工作,不可能一一看完吧,所以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地區"了。

如我的宅男當然會選擇家鄉,但工作都是北部居多(雙北、桃竹),姑且先選這些地方。

當然,中南部也有很多好工作,但大多都是工廠或是中小企業等,還是先找比較偏好的大公司跟薪資條件好的工作(畢竟一一看完真的又累又浪費時間)。

image

剩下來5萬多個工作,但接下來就是以個人喜好選擇了,像是上市櫃、外商、工作類型(如排除保險、行政等取代性較高的工作),

在這裡建議以薪資作為篩選條件,畢竟找工作也是為了賺錢。價格嗎,建議先估28K~40K不等,低標28K的原因主要是因為711都28K了,

介於基本薪資到28K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高取代性工作,或是高風險(如勞健保為福利等)公司,如果家裡沒有重大急難,有一些餘力可以支撐待業生活,

建議這樣篩選,若否,還簽下去(志願役), 不然薪資水平實在太困苦,也不一定學得到什麼有用的經驗。

image

 

 

 

 

 

剩下2萬家,代表有3萬個工作低於28K,以後會發一篇文討論這個現象,但請大家尊重自己,除了7分能上的大學以外,都至少有一定思辨程度,千萬不要太看輕自己,做出可能會後悔的決定。

image

 

 

在來,就是撒履歷了。 只要是看得順眼的工作跟職缺,就把履歷投下去, 最好準備兩三個版本的履歷。這邊也要注意一點, 在104上很多大公司開放投遞的職缺, 不一定有人會看, 尤其是上市櫃公司,

大多都有自己的履歷網站, 或是有些外商甚至利用派遣公司(因為沒人資)如萬寶華, Adecco, 如果104一直遲遲沒有面試通知, 就多方嘗試一下。

另外,建議第一份工作選擇比較有專業或技術性的工作, 對未來的薪資成長跟職涯發展會比較明確, 整天打雜其實時間過得快, 也沒辦法學到一些公司營運等等的專業。

 

最後淺談一下面試, 因為筆者我也是經歷過很多面試, 大公司小公司加起來有快10間, 從台北面到新竹。從第一次的面試到最後, 會越來越進步, 有時碰到團體面試, 也不用害怕, 這反而是一個可以學習他人的一個機會。 屢屢面試但總是收到感謝函, 相信很多人會開始氣餒, 或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但其實很多工作都只是一個頭銜罷了, 不一定都會用相關科系的畢業生, 主要看的是一個人願不願意學習跟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以我的心得來說, 面試上不上很大的一個因素是, 跟用人主管的波長合不合。合不合其實當下都很難看出來,畢竟他們在社會打滾多年, 客套跟真話其實新鮮人是分不太出來的。但會上就是會上, 談得來的面試反而並沒有錄取我, 反倒是一個覺得平凡的面試, 讓我成功拿到offer。 

其實, 只要面試能夠不怯場, 把自己自信的一面展現出來, 以前累積的能力跟學歷固然都重要, 但也只是門檻, 因為他們看的是你的潛能, 因為進了公司大家又回到相同的起跑點。而且只能靠自己去"學習",若前輩肯教算是上輩子有燒香, 三生有幸呢!

 

 

arrow
arrow

    社會的齒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